水泥是三大建筑材料之一,與鋼材、木材一樣消耗量大且不可替代。水泥及水泥制成品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,長期以來廣泛應用于土木建筑、水利、國防等工程。
在水泥生產過程中,煤炭和電力共計占成本的60%-65%左右,因此,煤炭價格的波動將會對水泥的生產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,而成本壓力必將推動水泥價格的上漲。
2018年,全國累計水泥熟料產量14.2億噸,同比增長3.6%。2019年上半年,我國水泥熟料產量7.1億噸,同比增長8.4%。
數據顯示,2019年上半年,全國累計水泥產量10.45億噸,同比增長6.8%,水泥產量增速創出近6年來同期新高。
分省市來看,廣東省、江蘇省、四川省等省份是水泥的主要產地,2019年上半年我國十大水泥產量省份分別為廣東省7406萬噸、江蘇省7256萬噸、四川省6971萬噸、山東省6467萬噸、云南省6246萬噸、安徽省6203萬噸、浙江省5961萬噸、廣西5403萬噸、湖北省5199萬噸、河南省5198萬噸。
2019年前三季度,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行,累計增長5.4%,其中房地產投資是主要的支撐力量,累計增長10.5%,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處于低位,同比增速分別為2.5%和3.4%,成為下拉投資和經濟增速的主要力量。
9月份,國常會研究“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,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”,同時政策對于地產融資端的持續收緊。我們預計,2019年四季度及2020年,我國地產投資增速將穩步下滑;同時,隨著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持續發力,基建投資將成為穩定投資和經濟增長水平的重要抓手,增速將持續回升。
隨著水泥南北需求差異在縮小,北方水泥企業虧損面有望減少。同時,要將堅持錯峰生產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有效手段,環境敏感地區在環保總量約束下,部分水泥窯和多數水泥粉磨站遲早要被動關閉。借助于減量置換政策從嚴,加上有效淘汰落后產能持續推進,未來幾年水泥市場布局會得到進一步優化。